一、突破传统:微孔发泡为TPE材料注入“弹性活力”
在材料科学的前沿探索中,创新始终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核心动力。热塑性弹性体(TPE)材料,因其兼具橡胶弹性与塑料加工特性,已广泛应用于众多工业及消费领域,展现出卓越的适用性与发展潜力。与此同时,微孔发泡技术作为材料加工领域的关键创新手段,正日益凸显其对材料性能优化的重要价值。
微孔发泡技术的原理基于精准的物理化学过程调控。通过在特定温度与压力条件下,使超临界流体(如二氧化碳、氮气等)充分溶解于聚合物基体(即TPE材料)中,形成均相体系。随后,通过快速降压或升温等手段,打破体系平衡,促使超临界流体迅速逸出,在TPE材料内部均匀地形成大量尺寸在微米级别的微小气孔。这些微孔的引入,显著改变了材料的微观结构,进而对其宏观性能产生深远影响,如降低材料密度、提升材料的冲击韧性与能量吸收能力、改善材料的隔音隔热性能等,赋予TPE材料全新的性能优势。
当TPE材料与微孔发泡技术深度融合,一场材料性能革新的变革就此开启。二者的协同效应,不仅为TPE材料性能提升带来质的飞跃,更有望开拓出前所未有的应用领域,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,重塑相关行业的发展版图。
据了解,TPE发泡材料是通过添加发泡剂使TPE材料变轻,通过注塑或是挤出加工物理性发泡过程使材料本身密度变小,TPE发泡泡孔均匀细腻,且是闭孔发泡,不会破裂,可保持良好的弹性和强度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TPE的耐温范围为-50℃~120℃,发泡后仍能在极寒/高温环境下保持弹性,远超普通PP、ABS材料。不仅如此,通过调整发泡率,TPE还可实现0A-90A的硬度跨度,且废料100%可回收,比硅胶发泡减少60%固废。
相较于传统的化学发泡材料,微孔发泡技术不仅能通过超临界流体(如CO?)在TPE熔体中形成直径1-100μm的蜂窝状微孔,密度降低20%以上,表层致密结构则维持力学性能,还能吸收90%冲击能量,TPE发泡材料的抗冲击性比实心制品提升40%,适用于汽车防撞部件和医疗设备握柄。
此外,传统注塑依赖高压补偿收缩,而微发泡通过气泡自膨胀填充模腔,合模压力降低80%,能耗减少25%。